网站首页 本馆概况 最新资讯 古镇美景 学术研究 藏品管理 长征精神 VR博物馆 党建工作 影音古蔺 学习路上
今天是 天气预报:
 
杨安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历史责任_党建中心_党建工作_古蔺县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博物馆
党建中心  
杨安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历史责任
发布时间:2019/7/29 14:12:15 来源: 古蔺县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博物馆 浏览: 998 次

党关系性质的认识:领导与被领导,执政与参政,有效地解决了政治资源浪费问题。

“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中国政党制度产生于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斗争中,救亡图存是中国近现代一切政治建设的历史起点和逻辑原点。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就成为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调动最广大的人民抵抗外侮、争取国家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的积极性、主动性的政治力量。历史起点和历史主题,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轨迹和现实道路,也使中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烙上了鲜明的特色:即社会基础的广泛性、中国共产党的主体性、党际关系的合作性,以及战略目标上的长期性。

二、中国特色政治文化

从政党的角色定位看,民主党派是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构成的政党。民主党派从它产生那一天起就是以温和的改良派政党出现,其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他们所联系的知识分子及爱国民主人士。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政治走向。因此,考量知识分子与政治的关系,有助于理解民主党派在中国政治生态中应该发挥何种作用,以及如何发挥作用的内在逻辑。

文化基因与政治传统。中国积累了丰富的大国治理经验,发展出一整套治理大国的“士人政治”传统,保存了文明的源流。这一传统也造就了中国政治体系的开放性。

知识分子与士的精神。知识分子是现代概念,中国的知识分子被称为“知识分子”之前,叫做“士”。士的精神塑造了中国知识分子独特的品性和特征:首先,士志于道。以“道”自任,是中国知识分子最强烈和最本质的特征。用“道”的传承来实现天下大同的理想社会和理想人格。中国知识分子传统从孔子开始就不仅是“坐而言”的理想主义者,更是“起而行”的道德实践者。中国知识分子独特的品性,塑造了中国民主党派独特的气质和灵魂,也使中国的政党制度体现出独特的文化特色。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责任担当

新中国成立后,民主党派性质的界定历经变迁和曲折,改革开放后,逐步发展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党”、“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及至“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参政党直接联结起来,明确了民主党派的政治属性。

中国政党制度是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为了国家长治久安、“跳出政权兴亡历史周期率”,基于人民民主专政的逻辑而构建的一种制度设计。民主党派存在的价值,从政治架构上看,列入了国家基本政治制度;从政治功能上看,“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从民主价值上看,民主党派以民主为价值取向,与中国共产党有共同旨归,作为参政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呈现。

参政党的首要责任是政治责任。政党是政治组织,参政党的政治功能和民主价值应得到多元化立体化的体现。民主党派不仅要讲政治,还得干政治,还得干好政治。讲政治讲的是立场和方向;干政治是政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价值;干好政治是要把握尺度,准确定位。写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既是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也是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构成的民主党派存在价值的具体体现,更是举好旗、走好路的方向问题。参政党当以君子之德行、渊博之智识、专业之素养、学以致用之能力,不缺位、不越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才智。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链接导航: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四川统一战线    泸州统一战线   人民网   学习强国    新华网    中国国防部    中共中央党校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中国长安网   共产党员网    腾讯视频   优酷视频

  ● 公众号服务 ● 关于本馆 ● 综合管理 ● 藏品管理 ● 陈列展览 ● 公众服务
  组织机构 法人治理 藏品宝库 基本陈列 免费开放
馆长致辞 章程规划 藏品征集 临时展览 讲解导览
参观指南 人力资源 文物故事   社会教育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订阅号 通知公告 安全保障     博物馆之友
古蔺县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博物馆官方站部份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分享,不作任何商业之用,版权归作者方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事业单位网站   许可证号:蜀ICP备2020028960号    

本网当前总PV量为: 次    RC·PC+(古蔺县天下网提供服务支持)    推荐分辨率:1920*1080   version:RC

本站支持IPv6访问

Copyright ©2020-2025  www.sdcsbwg.com  古蔺县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博物馆   版权所有    ICP证蜀ICP备2020028960号  联系方式:0830-7400170  地址:古蔺县太平镇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