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赤水河,在流经二郎滩后,向着古蔺县太平镇太平渡渡口一路奔腾。
站在赤水河畔仰望巍然伫立的太平渡渡口纪念碑,可以看到横跨在川黔河谷间的红军渡大桥与之同框。
为何这里每天都能吸引各地游客和学者打卡研学?
长征就是答案。
中央红军四渡赤水,转战古蔺长达54天,地处川黔交界的太平镇,则是主要转战地之一。
2021年,泸州市提出以“弘扬长征四渡赤水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为主线,打造以四渡赤水为重点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
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泸州段)的重要承载区,太平镇围绕四渡赤水红色文化传承带,打造四渡赤水红色文化核心IP,通过整合红色资源,助力“南翼”发展。
太平镇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和革命遗址资源,仅长征街、胜利街两条500米长的老街上,作为红军长征各驻地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旧址就有256处。
四渡赤水期间,中央及红军机关驻扎太平镇,留下了总司令部、总政治部、红军医院、红军银行等。
抢抓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和四渡赤水红色文化传承带建设契机,太平镇以红色旅游为主要发展方向,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名镇。
2022年,太平古镇景区共接纳游客30万人次。
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渡口纪念碑。
红色家底既要守好,更要用活。
12月7日,大雪时节,太平古镇在清晨迎来一抹暖阳。
上午10点,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内人潮涌动,来自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泸州四渡赤水分院的参训学员、宜宾等地的观摩团成员,分批次进馆参观。
“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离开遵义西进,兵分三路,打算从四川泸州、宜宾之间渡过长江……”宜宾长宁县文广旅游局观摩团成员是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讲解员司晓芳当天接待的第一批游客。
记者留意到,每完成一个展区的解说,司晓芳都会稍作停留,给游客留一至两分钟时间提问和互动,偶尔有游客出题想考考司晓芳,她都能从容应答。
“很多游客对四渡赤水的故事都有所耳闻,但准确了解史实的仍是少数。”在司晓芳看来,应该利用好太平镇丰富的红色资源讲好长征故事,作为讲解员的她,任务是让游客把这段历史了解透彻。
为此,她还会通过反复阅读《红军长征记:原始记录》《红星照耀中国》等红色书籍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穿过陈列馆,在太平古镇,红军走过的马蹄石阶依旧,住过的青瓦木屋如昔。
拾级而下,一幕幕还原历史的场景映入眼帘。
红军临时医院旧址内,展陈着当年医治红军的医疗器具和病房复原现场,两排条凳、一张木板,垫上稻草扎的“床褥”,就是一张病床。
透过玻璃展示柜,每个布满印痕的老物件,都在无声诉说着88年前那场远征的不易。
游客徐文丽一边参观,一边在朋友圈分享在太平古镇的见闻。她配文道:“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
太平老鹰石。
让红色基因活起来,既要保护好长征文物,更要建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
“公路会唱歌真有意思,特地开车来看看!”近日,市民徐航从泸州主城区自驾来到太平镇打卡奇兵大道音乐公路。
今年8月,一则题为《听!古蔺这条公路会“唱歌”》的新闻为太平镇引来一大批专程打卡的游客。
这条大道是省内首条音乐公路,也是古蔺县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点位之一,当车辆以5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优美的《四渡赤水出奇兵》旋律便会随车响起,其奥秘在于公路在建造时切割出特定序列沟槽,当车辆驶过沟槽时产生微震动,就能汇合形成特定的音乐声响。
在项目建设中,泸州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为引领,以国省两级重点项目为核心,市县项目为支撑,全力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17个泸州段项目建设。
其中,国家级项目太平—二郎四渡赤水长征历史步道建设已全面完成,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改扩建已报中宣部审批,太平镇至二郎连接线重要节点、红色氛围营造、九溪口渡口、二郎渡口改造等首期旅游沿线项目已完成打造。
一批崭新的红色文旅资源,为太平镇“红色旅游快车”装上新引擎。
传承红色基因,古镇向美而行
红色基因既要挖掘传承,更要根植于心。
近年来,太平镇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丰富的优势,着力强化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优质文化供给,持续丰富文明实践活动内涵,让传承红色精神和传播社会正能量紧密联系起来。
这其中,阵地建设是关键一环。
走进位于太平古镇的红军书屋,古朴的书香氛围扑面而来。
坐落于景区内的小书房虽仅能提供34个阅读坐席,但因3000余册以红色文化题材为主的藏书,仍然让这里成为游客和参培学员查询红色文化资料和休闲阅读的热门打卡点。
“‘微型图书馆进景区’是太平镇“文化+旅游’的一种尝试,也是公共图书馆与景区联合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共建共享的一种探索。”太平镇文化站站长刘中波告诉记者,目前太平镇还将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机要馆、好人馆、科普基地、非遗传习所等老百姓身边的活动场所串联成珠,打造出文明实践阵地的“红色朋友圈”。
有了文明实践阵地,太平镇将文明实践活动全域覆盖。
路面干净了、绿化变多了、邻里更加和谐……如今的太平镇长征街社区正在悄然改变。
提起现在的社区生活,不少居民都感慨:“真的安逸多了!”
社区的幸福缩影背后,是一条以“红色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探索路径。
长征街社区辖区面积2.5平方公里,以太平古镇为中心,辖下的长征街、红军街、顺河街等都紧邻太平古镇景区,沿街商铺就有上百家。
可以说,长征街社区是展示太平形象的第一扇窗。
长征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探索形成了商铺联防自治模式。
“每户商家都是我们社区的志愿者。”长征街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陈杨梅说。
商户周小敏是商铺联防自治小组的一名成员。
她告诉记者,作为商户,首先要诚信经营,不能破坏太平古镇的形象;其次,遇到游客来问路时,要热心提供帮助,推动人人都是红色精神的践行者。
为了守好一方红色资源,长征街社区居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也在逐渐增强。
“景区内游客多,遇到有乱扔垃圾的不文明行为,居民们都会主动上前制止。”社区文明蔚然成风,陈杨梅看在眼里,乐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