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本馆概况 最新资讯 古镇美景 学术研究 藏品管理 长征精神 VR博物馆 党建工作 影音古蔺 学习路上
今天是 天气预报:
 
刘伯坚:生是为中国 死是为中国_长征精神_长征精神A_古蔺县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博物馆
长征精神  
刘伯坚:生是为中国 死是为中国
发布时间:2023/3/26 来源: 古蔺县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博物馆 浏览: 1491 次


“弟准备牺牲,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这是刘伯坚烈士在狱中写给亲属的遗书。信中,他表达了“为中国民族争生存、争解放”的坚定信仰,展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

刘伯坚,1895年出生于四川平昌。年少时目睹列强凌辱中国,痛心疾首,决心到西方寻求救国之道路。1920年他赴欧洲勤工俭学,1921年与周恩来等共同发起组织少年共产党,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共旅比支部、旅欧总支部书记。

1926年,刘伯坚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应邀在冯玉祥部任政治部部长。为了把这支旧军队改造为革命军队,刘伯坚在国民联军内建立各级政治机构,加强政治工作,并请求党组织输送政治干部,先后有陈乔年、刘志丹、邓小平等200多名党员到联军工作。刘伯坚经常深入基层,奔走各军,激励大家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保持旺盛的斗志,以自己的模范行动赢得官兵的信任,改变了旧军队的不良作风,部队规模不断扩大,战斗力显著增强。

大革命失败后,刘伯坚先后到武汉、上海做党的秘密工作。1930年下半年赴中央革命根据地工作。1931年底,参与领导和指挥宁都起义,并担任由起义部队改编的红五军团政治部主任。刘伯坚对起义部队的整顿、改造倾注了大量心血,建立起党的组织,对部队实施革命的政治教育和多方面的政治工作,坚持大胆吸收经过考验、表现优异的起义人员入党。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满腔热忱,使起义官兵很快加深了对共产党和红军的认识,坚定了革命的信心。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刘伯坚留在苏区坚持斗争。1935年3月4日,刘伯坚率部突围时不幸负伤被俘。敌人千方百计劝降,他坚决不屈服,甚至把前来劝降的国民党军官当作“宣讲对象”。敌人为了打击、羞辱刘伯坚,故意押着负伤带镣的他,在最繁华的街道游行示众。伤痕累累的刘伯坚身负十多斤的沉重镣铐,却依然昂首挺胸、镇定自若,表现出共产党员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

当时,刘伯坚本有机会被营救,但他严词拒绝了。他说,“被俘时就决定一死以殉主义,并为中国民族解放流血”,认为自己甘心为救中国而死,必须保持“革命者的人格”。临刑前,他给妻子留下遗书,写道:“你不要伤心,望你无论如何要为中国革命努力,不要脱离革命战线,并要用尽一切的力量教养虎、豹、熊三幼儿成人,继续我的光荣的事业……致以最后革命的敬礼。”1935年3月21日,刘伯坚壮烈牺牲,年仅40岁。

今天,当我们再次读到刘伯坚的诗词与书信,仿佛依然能听到铿锵有力的镣声,目睹其视死如归的神情。一个舍身忘我、一心为国的共产党人倒下了,他的精神和信仰始终屹立不倒,指引着我们奋勇前进。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链接导航: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四川统一战线    泸州统一战线   人民网   学习强国    新华网    中国国防部    中共中央党校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中国长安网   共产党员网    腾讯视频   优酷视频

  ● 公众号服务 ● 关于本馆 ● 综合管理 ● 藏品管理 ● 陈列展览 ● 公众服务
  组织机构 法人治理 藏品宝库 基本陈列 免费开放
馆长致辞 章程规划 藏品征集 临时展览 讲解导览
参观指南 人力资源 文物故事   社会教育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订阅号 通知公告 安全保障     博物馆之友
古蔺县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博物馆官方站部份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分享,不作任何商业之用,版权归作者方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事业单位网站   许可证号:蜀ICP备2020028960号    

本网当前总PV量为: 次    RC·PC+(古蔺县天下网提供服务支持)    推荐分辨率:1920*1080   version:RC

本站支持IPv6访问

Copyright ©2020-2025  www.sdcsbwg.com  古蔺县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博物馆   版权所有    ICP证蜀ICP备2020028960号  联系方式:0830-7400170  地址:古蔺县太平镇博物馆